::: 這才是音樂 :::
2010-04-30
什麼混帳政府!
嚴格說起來,我還算是個彬彬有禮之人
但今天早上聽到晨間新聞
我實在是 生 氣 了
這個政府到底有沒有腦袋啊?
關於北二高走山事件
記者問毛高文,這是人為疏失嗎?能不能申請國賠?
毛白目支支吾吾說:這需要專家鑑定...
記者又跑去問王金平
王油條避重就輕笑著反問記者:你們認為這是天災嗎?
(這根本是人為疏失嘛!這句話他含在口中沒噴出來...)
總之 他們只在意責任歸屬
要不要承認是人為疏失?
要不要國賠?會不會又輸了面子和裡子?
會不會讓政府形象受損?
萬一真是大自然力量導致的所謂不可抗衡力量,
會不會莫名的耗損財政支出?
但 生靈塗炭耶
不管到底是人為還是天災 重要嗎?
還要等勘驗報告結果評估之後
國家才心甘情願賠償?!
我們的老百姓 好好的慘死在「國家級」的高速公路上
難道國道是講假的嗎?
國家不負責 誰要負責?
就算是一般民間保險業者的公司團險內容
只要在上班途中或上班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件
只要是為了工作,導致的人身耗損
保險公司都會賠償
更何況是國家組織這麼龐大的體制
不覺得太小家子氣了嗎?
天災還是人禍根本不是重點
重點是國家肩膀在哪裡?
有沒有擔當立刻承攬,照顧安慰那幾個破碎的家庭...
難道就算最後勘驗結果的確是大自然力量反撲
政府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了嗎?
於情 於理 於法
請拿出魄力來
不要等著亡者家屬在悲痛中還得一一備齊相關文件
以一種乞求的姿態向政府索賠
不要再踐踏他們了
好嗎?
2010-04-22
怎麼可以這樣...
在大量血液自體內流失的這段期間
我失去了睡眠的精髓
以致於精靈一蹶不振
上班的時刻裡
恍恍惚惚
即便咖啡 巧克力也堵不住缺口
睡意任性恣意地竄出來
渴了我
沈沈的頭
沈沈的眼皮
下垂的睫毛
遮住了螢幕前的字
眨個眼都難以恢復
強打起精神,振作振作
起風了,窗外
天色漸暗
會漸漸褪成了保護色吧
籠罩我
請務必還我一顆清醒的腦袋瓜子
停止朦朧
讓一層層的數字之間找到關連
不許出錯
2010-04-20
關於雲端上的書架
自從去年在網路上開了aNobii書架
我的雜書開始漸漸有了像樣的歸納整理空間
套句最近很熱的說法:雲端上的書架
一本一本的建在雲端上這麼無聊的事也變的有趣起來
截至今天為止共建了248本書
還在持續增加中...
其中
已讀完81本
閱讀中9本
未讀完88本
參考書28本
放棄書1本
欲購書單28本
原本有點死腦筋的想把所有未讀完的書都嗑完再買新書來看
後來覺得不妥
這樣會一直淪陷在舊空氣裡
閱讀的胃口會變的很差勁
就在某一天早晨刷牙時
腦筋轉了一個小彎
決定要把欲購書單也加入閱讀的排序裡輪替:
即:閱讀中——未讀完——欲購書單
讓熱騰騰的新書也有機會浮出水面
看樣子
我的軌道似乎越來越規律了
連看DVD也是
年度計畫裡,就希望自己能保持一個月看6部電影的基本水準
我太容易入戲 太沈迷 太容易淪陷在劇情裡
所以往往看完一部電影會有一點點只有自己能察覺到揪心感
但我又太喜歡這種淪陷 曝曬過傷的感覺 忽重忽輕的
這種恕難與人分享的私密快感
會大剌剌橫躺在大腦裡
我說不出名字的皮質層
而有一天 他們會不聲不響的剝落
重重地掉落在某一個難忘時刻
是的 我來過
只是舊地重遊罷了
閱讀 電影 攝影 旅行
會是我此後生命的重心
總之
努力工作 存錢就對了
這樣生活才有繼續下去的意義!
加油!
給未來的我
2010-04-15
閱讀筆記:《生命花園》
這本書我看了好久
從2009.9.9一直斷斷續續到昨天2010.4.14才終於闔上
超過七個月...中間插了好幾本急迫想讀的書,所以暫時把它擱著
這本書無法囫圇吞棗
得一字一句反覆推敲,先含在口中溫潤了再細細咀嚼
那滋味就會慢慢擴散開了
也是一本瘋狂畫線的書
不過,昨天看完從頭往前翻
發現才幾個月的時間
有些畫線的地方連自己都莫名其妙
想必是原本的加法變成了減法了
不否認,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正是自己思想上最脆弱的時候
這本書適時給了我很多很多解答
釐清我很多關於價值重塑的觀念
讓自己亂成一團的思緒逐漸被理出個眉目
或多或少也給了我勇敢跨出去的勇氣
不是第一次看這兩位作者(麥基卓, 黃煥祥)的書了
也看過他們合著的《關係花園》
但比較看不懂,最後有點不了了之
摘錄書中自己比較深刻有感動的字句:
P.37_定期審視自己的內心,明白自己的脈絡情境。
P.68_一個人要愉悅,必須能「放下」,容許身體能自由回應。
P.78_ 為了重新發現自己,必須準備好冒險,向他人呈現自己的各種牆,並以自我負責的態度重新擁有自己的感受。
P.85_ 當一個人完成個體化(individuating),他能自由的選擇,能成為一個不受他人牽絆的人。能從成就的限制中釋放自己,進而真正掌握生命,能深刻覺察自我與他人。
P.88_冒險導致焦慮,但不冒險則失去你自己。——齊克果
P.115_ 信心(faith)是一種確信生命會延續的感覺,從個人內在散發出來的。有了信念,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感到滿足,對生存和死亡的懼怕減少。
P.118_ 活在當下:一個人因為有力量而願意呈現脆弱狀態時,就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的人會在接觸界限上定位自己,願意做出各種回應,是敏捷靈活、覺察與充實的。
P.127_「全人健康運 動」:一個人要為自己的健康和疾病狀態負責,沒有所謂的受害者,也不是任何人或事的過失。
P.131_力量和自我厚實度 (堅忍本質)有關,有力量的人不太需要權力,因為他們是自給自足的。
P.133_優秀是接納生命(不是奮力追求完美),是挺身向前呈現個人的獨特潛能,是伴隨自我實現與自我表達而生的,是一種存在的狀態。
P.133_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哲學,反映出與生命間的敏感關係以及對生命的欣賞。......對資源的使用是適度而不浪費的。
P.142_人必須接納深深的不安全感,才能面對焦慮做一個完全的自己。
P.148_存在主義哲學
生命的意義是在於每個人勇敢挺身向前時創造出來。
當人們開始挖掘自己更深刻的本性,質疑自己的信仰與假設時,會發現生命的意義是無法自別處繼承的。
當人們開始挖掘自己更深刻的本性,質疑自己的信仰與假設時,會發現生命的意義是無法自別處繼承的。
為了勇敢擁抱自己的存在,找到意義與充實感,人們必須要去面對靈性上的虛無感與存在裡的無意義感。
P.163_時間
過去,是個靠不住的妓女 騙我們陷入
過去,是個靠不住的妓女 騙我們陷入
現在,是生活的光榮 活生生的奇妙與恩寵
從約束心靈的規則中解放 表達我們自己
不需要感傷主義 不需要後悔
不需要感傷主義 不需要後悔
~麥基卓
P.184_不與人連結的人,是不夠完整的。只有透過靈魂連結,人才能變的完整。~ 容格 P.187_思想是自我的交談
現實是自己跟自己說話的普世經驗
這種自我交談(即思想)是在私密的心智中,自我和自我進行著,被稱為內心自語(autologue)
P.331_我們都有自己愉悅的山脈,這些山脈被自己危險又艱難的峭壁包圍著。
P.398_貧窮與社會疾病是心智態度的產物,只能經由適當的教育而不是資金的重新分配來加以改變。
P.401_當伴侶能對自己負責時,就不需要妥協,
......能用好奇心來看待彼此的差異,並分享不同的觀點。
......能在不需要任何一方放棄價值觀或意見的情形下,找到達成共識的方法,而不是彼此妥協。
P.405_ 羞愧感與人內在的自我充實感有關,能夠帶來深深的快樂。
要繼續下一本書了:
2010-04-11
2010-04-10
2010-04-08
寫給安慈生日前夕的祝福
Dear 安慈,
謝謝妳總是默默記起高中的許多事
某些片段 某些現在看來小到不能再微小
當時卻是我們嘰嘰喳喳不停關注的焦點
如果沒有妳的好記性
我可能以為我們的高中生活也就這樣了
然而,原來在上學放學 上課下課 青澀與熟悉之間
我們曾經這麼多彩多姿 繽紛搖曳
這些 那些青春的腳印
會永遠深刻地存在著
祝妳 37歲 生日快樂
永遠青春奔放
在思想和肉體上.....
記於2010.4.8 台灣 台北
2010-04-07
我看《旅人》
胡晴舫寫的《旅人》
上禮拜才在網路上瞥到一眼簡介
才短短幾句話,就足以令我愛上這位作家的文字
立刻上網訂書
我之前從來沒看過胡晴舫寫的書
名字倒是聽過
(也許是因為胡晴雯這名字太響亮的緣故,讓我誤以為她們有什麼關係...)
這本《旅人》是她2000年的舊作
本來是絕版書,2009年底換了出版社重新再版發行
她的文字非常理性
我原本的舊偏見會以為旅行是一件浪漫的事
至少寫旅人不會偏差到哪裡去
但我很訝異的是,她似乎看透了旅人這個角色
把虛無飄渺的情感真空後再抽離
所以她的文字語言本身是非常中性偏鹼的
又精準的恰到好處
總是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慣有的旅程迷思
把關於旅人的種種想像連皮帶骨地赤裸裸的呈現出來
像是下定義、下注腳般的點出我們無法理出的頭緒
整個思緒脈絡是非常有邏輯性的
也帶了一些哲學般的口吻
有時候需要稍微思考一下她迸出的簡鍊結論理由為何
多半在想通之後,大力的在心裡按「讚」
如果閱讀變成FaceBook上瀏覽過程的話....
這本書非常輕薄,比一般書籍開書略小
頁數不多,才205頁
我彌足珍貴的慢慢啃讀著
深怕一個不小心,速度快了,書會被讀完,可惜了這短短的閱讀歷程
我想這是讀者帶給一本好書最忠實的回饋
謝謝胡晴舫寫了這本好看的書
訂閱:
文章 (Atom)